什么叫大肠息肉?大肠的常见息肉有哪些?
什么叫大肠息肉?大连春柳中医院胃肠专家指出:凡是源于大肠黏膜上皮并向肠腔内隆起的赘生物,无论是有蒂还是无蒂,统称为大肠息肉。按其性质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;
什么叫大肠息肉?大连春柳中医院胃肠专家指出:凡是源于大肠黏膜上皮并向肠腔内隆起的赘生物,无论是有蒂还是无蒂,统称为大肠息肉。按其性质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;以组织学分类,则可分为肿瘤性、错构瘤性、炎症性和增生性;根据有无带蒂可分为无蒂、亚蒂和有蒂息肉;根据息肉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。
多数大肠息肉患者无何临床表现,少数可出现便血、黏液便、腹泻、腹痛。诊断上主要依靠内镜及活检物病理学检查。根据息肉性质和带蒂情况,对于直径 ﹤2cm者一般在内镜下行套扎电凝、直接电凝或黏膜切除术,注意术后定期随访,防止恶变。对于直径﹥2cm并高度怀疑恶变者,应行外科手术治疗。
大肠的常见息肉有哪些?
一、增生性息肉
增生性息肉是一种最常见的大肠息肉,又称化生性息肉,一般较小,直径很少超过1cm,多发布于远端结肠。其主要特点是黏膜上皮细胞过度成熟,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超过了细胞死亡的速度,因此一般认为增生性息肉是分化良好的成熟细胞产生过多堆积形成,属于非肿瘤性息肉。
二、腺瘤
大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肿瘤,是除了增生性息肉外另一种常见的息肉。根据其组织学结构可分为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3种腺瘤。其恶变发生率与腺瘤的性质、大小、外形、不典型增生程度、与肠黏膜的关系等因素有关。临床研究发现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,直径﹥2cm的、腺瘤表面粗糙或呈菜花状、不典型程度高、广基性息肉癌变发生率高。
1、管状腺瘤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,表面光滑或有分叶,大小不一,大部分直径﹤1cm并带蒂。组织学上表现为多管状腺体,广泛分布未成熟细胞,并有程度不等的不典型增生,有恶变倾向。
2、绒毛状腺瘤 绝大多数为单发,一般体积较大,直径多在1cm以上,多为广基,少数带蒂。表面粗糙呈暗红色,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。直径最多见,其次是乙状结肠。组织学上表现为上皮呈细胞乳头样增生,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,上皮细胞多呈明显不典型增生。癌变的发生率比管状腺瘤高。
3、混合型息肉 是同时具有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息肉,其癌变的发生率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。更多疑问可以点击免费咨询在线肠胃科医生!!
三、淋巴性息肉
淋巴性息肉也称良性淋巴瘤,多见于20~40岁的成年人,其基本病变是肠壁内淋巴滤泡的增殖,很可能是慢性炎症的结果,而不是真性肿瘤。多发生于直肠,多数为单发,大小不等,直径可自数毫米到3~4cm,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,或表面可有浅溃疡。多数无蒂。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。淋巴性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。
四、炎症性息肉
炎症性息肉又称假息肉,是肠黏膜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,也有人称其为纤维上皮性息肉。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、慢性血吸虫性肠炎、阿米巴性肠炎及肠结核患者的病变肠道中。常为多发性,多数直径在1cm以内,病程长者体积可逐步增大。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肉芽组织。
五、幼年性息肉
幼年性息肉是指发生于10岁左右儿童的息肉,以男孩多见。息肉外观为圆球形或卵圆形,其直径多﹤1cm并带蒂。常伴有浅表溃疡,切面有囊腔,其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扩张的囊腔内衬高柱状上皮,固有膜增厚并有中性粒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。幼年性息肉以结肠多见,可遍布全消化道。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贫血。目前公认幼年性息肉有癌变倾向。
上就是“大肠息肉”的介绍,若您还有其他问题,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或者打电话进行咨询,专家会为您做详细解答,祝您健康幸福!
内窥镜检查室 内镜消毒环境 幽门螺旋杆菌测试仪 内窥镜设备 护士站 安静清爽的住院部 温馨舒适的病房 |
大连春柳中医院胃肠科版权所有 粤ICP备07023835号-33
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
乘车路线: 新洲站、沙尾站:33、44、76、80、121、202、241、303、305、312、317、322、339、364、369、372、377、J2、N10
大连春柳中医院胃肠科站:26、47、63、71、212、103A、103B、367 金地花园站: 65、215、362、374